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包括养殖仓、收集仓,养殖仓内设有多个抽拉框体,抽拉框体的底板呈网格状;收集仓内设有多个收集平台,收集平台的高度与抽拉框体底板的高度相同;养殖仓与收集仓之间设有多个将抽拉框体上表面空间与收集平台上表面空间相连通的爬行通道,位于所述收集平台上方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爬行通道的电动仓门以及至少一个在电动仓门处于开启状态下,可将收集的幼虫沿爬行通道吹入抽拉框体内的鼓风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黑水虻养殖设备通过鼓风装置及爬行通道的设置,实现了黑水虻幼虫在无需人工转移的情况下,即可进入养殖仓继续摄食及污泥改良。
公开号:CN214339508U
申请号:CN202120227919.XU
申请日:2021-01-27
公开日:2021-10-08
发明作者:吴楠;张怀介;张阳;梁嘉麒;王小波;徐晓燕
申请人: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PC主号:A01K67-033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
[n0002] 据资料统计,当前我国每年产生的湿污泥量为2100万吨(按照含水率80%计算)左右,干污泥的折合量约为420万吨。目前,主要通过发酵制肥、掺煤焚烧、煅烧制砖、直接填埋的方式处理城市化生活污泥。上述处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焚烧投资巨大、操作管理复杂,且能耗和运行费均很高;(2)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臭气,继而导致处理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3)直接填埋的方式往往会造成生活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矿物油的浪费。因此,开发出一种无污染、无害化与资源再利用相结合的污泥处理方式,尤为重要。
[n0003] 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腐烂的植物、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据研究表明,利用畜禽粪便饲养的黑水虻幼虫中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42%-44%,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饲料添加剂。目前黑水虻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n0004] 本申请主要根据黑水虻的营腐性,将黑水虻养殖和生活污泥处理相结合,以生活污泥作为饲喂黑水虻的饲料,并通过黑水虻幼虫的转化(主要产物为幼虫粪便)改良生活污泥的理化性质,进而在进行黑水虻养殖的同时直接将生活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
[n0005] 基于现有黑水虻养殖与污泥处理还是分开进行的,且污泥处理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转化效率低,养殖黑水虻也需额外的专项支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利用生活污泥养殖黑水虻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黑水虻对生活污泥进行高效改良的养殖设备。
[n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包括养殖仓、收集仓,所述养殖仓内设有多个抽拉框体,所述抽拉框体的底板呈网格状;所述收集仓内设有多个收集平台,所述收集平台的高度与所述抽拉框体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养殖仓与所述收集仓之间设有多个将所述抽拉框体上表面空间与所述收集平台上表面空间相连通的爬行通道,位于所述收集平台上方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爬行通道的电动仓门以及至少一个在电动仓门处于开启状态下,可将收集的幼虫沿爬行通道吹入抽拉框体内的鼓风装置。
[n0007]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框体的底板延伸至养殖仓的侧壁,所述养殖仓的侧壁上开设有底边高度与所述抽拉框体底板高度相同的第一槽型开口;所述收集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型开口底边高度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型开口;所述爬行通道一端与第一槽型开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槽型开口相连接;所述电动仓门设置于第二槽型开口处;所述鼓风装置的出风方向对准所述爬行通道。
[n0008] 作为优选,所述鼓风装置的数量大于等于2。
[n0009] 作为优选,所述养殖仓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槽型开口的底边长度设置为养殖仓宽度的2/3。
[n0010] 进一步地,所述抽拉框体的底板网格大小为5-8mm。
[n0011] 作为优选,所述养殖仓内顶壁安装有照明设备。
[n0012]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养殖仓内顶壁还设有多个喷雾装置。
[n0013] 作为优选,所述养殖仓内底壁上方设有抽拉式收集框。
[n0014]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平台上方所对应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照明设备、喷雾装置及网状通风口。
[n0015]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n0016]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黑水虻养殖设备通过在养殖仓内设置多个抽拉式框体用于生活污泥和黑水虻幼虫的混合放置,当黑水虻生长至预蛹时,一方面可便于将多个抽拉式框体内改良后的生活污泥取出,并装填待处理的生活污泥;另一方面,开启收集仓上的电动仓门,不再进食的黑水虻可通过设置于养殖仓和收集仓之间爬行通道进入收集仓内的收集平台进行产卵,待虫卵长成至幼虫后,通过设置于料仓内的多个鼓风装置,可将黑水虻幼虫吹入养殖仓内的抽拉式框体内,进行新的一轮污泥改良,且改良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并得到了高价值的昆虫蛋白和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在进行黑水虻养殖的同时,实现了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n0017]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黑水虻养殖设备通过设置养殖仓、收集仓将预蛹、虫卵和生活污泥进行分离,继而有效保障了黑水虻的繁殖环境;当黑水虻虫卵繁殖成黑水虻幼虫时,所述至少一个鼓风装置及爬行通道的设置,实现了黑水虻幼虫在无需人工转移的情况下,即可进入养殖仓继续摄食及污泥改良,黑水虻养殖及污泥处理均可高效进行。
[n0018]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在进行黑水虻养殖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现有生活污泥处理难度大且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n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n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在电动仓门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在电动仓门处于开启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养殖仓的侧视图。
[n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抽拉框体结构示意图。
[n0025] 标号说明:1、养殖仓;11、照明设备;12、喷雾装置;2、收集仓;21、收集平台;22、鼓风装置;23、电动仓门;3、抽拉框体;31、底板;4、爬行通道;5、抽拉式收集框。
[n002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n0027] 实施例1: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包括养殖仓1、收集仓2;
[n0028] 所述养殖仓1内设有多个抽拉框体3,所述抽拉框体3的底板31呈网格状;
[n0029] 所述收集仓2内设有多个收集平台21,所述收集平台21的高度与所述抽拉框体底板31的高度相同;
[n0030] 所述养殖仓1与所述收集仓2之间设有多个将所述抽拉框体3上表面空间与所述收集平台21上表面空间相连通的爬行通道4;
[n0031] 位于所述收集平台21上方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爬行通道的电动仓门23以及至少一个在电动仓门23处于开启状态下,可将收集的幼虫从收集平台21沿爬行通道4吹入抽拉框体内的鼓风装置22。
[n0032] 其中,本实施例1中,所述抽拉框体3的底板31网格大小为5-8mm,以避免黑水虻幼虫漏出抽拉框体外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如图1、图2所示,为了保证黑水虻幼虫的养殖条件,可在所述养殖仓1内顶壁安装照明设备11及多个喷雾装置12,用于提供黑水虻幼虫摄食、生长所需的湿度和温度。
[n0033] 其中,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抽拉框体3的底板设置为延伸至养殖仓1的侧壁,所述养殖仓1的侧壁上开设有底边高度与所述抽拉框体的底板31高度相同的第一槽型开口;所述收集仓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型开口底边高度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型开口;所述爬行通道4一端与第一槽型开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槽型开口相连接;所述电动仓门23设置于第二槽型开口处;所述鼓风装置22的出风方向对准所述爬行通道4。
[n0034] 在本实施例1所述的黑水虻养殖设备中,将所述收集平台21的高度以及第一槽型开口、第二槽型开口的底边高度设置为与所述抽拉框体的底板高度相同,以保证收集平台21、爬行通道4以及抽拉框体的底板3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继而实现在鼓风装置22的喷吹下,收集仓2内的黑水虻幼虫,可以较为容易地沿爬行通道4被吹入抽拉框体3内。
[n0035] 本实施例1所述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设计原理如下:
[n0036] 黑水虻的摄食行为一般只发生在幼虫阶段。当黑水虻由幼虫长成预蛹时,一般不再进食,且倾向于寻找干燥阴凉的地方进行产卵。
[n0037] 本实施例1中,在黑水虻处于摄食阶段时,设置于第二槽型开口处的电动仓门23处于关闭状态,如图1所示。
[n0038] 如图2所示,当黑水虻由幼虫长成预蛹时,设置于第二槽型开口处的电动仓门23自动开启。
[n0039]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1通过在养殖仓1和收集仓2之间设置爬行通道4,以便预蛹可以爬行至干燥、阴凉的收集仓2进行产卵,保障黑水虻的繁衍环境;同时在收集仓2内设置鼓风装置22,以保证由虫卵长成至幼虫的黑水虻,可以全部进入养殖仓1进行新一轮的摄食和污泥改良,继而得到高价值的昆虫蛋白和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在实现养殖成本降低的同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污泥改良方式。
[n0040] 实施例2: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鼓风装置22的数量大于等于2;所述养殖仓1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槽型开口的底边长度设置为养殖仓宽度的2/3。
[n0041] 本实施例2中,所述黑水虻养殖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其中,将第一槽型开口的底边长度设置为养殖仓宽度的2/3,可以尽可能地保证将收集平台21上的黑水虻幼虫全部喷吹入抽拉框体3内。
[n0042] 实施例3: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养殖仓1内底壁上方设有抽拉式收集框5。养殖仓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
[n0043] 其中,所述抽拉式收集框5主要用于收集养殖仓1内多个抽拉框体在喷雾时渗透出的少量水分。
[n0044] 实施例4:如图1至5所示,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与实施例1至3的区别在于:所述收集平台21上方所对应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照明设备、喷雾装置及网状通风口。(其具体结构设置未在附图中体现)
[n0045] 其中,所述照明设备、喷雾装置及网状通风口的设置,可满足黑水虻预蛹在交配及产卵时,对光源、温度及湿度的要求,以提高黑水虻的繁殖率。
[n0046]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包括养殖仓(1)、收集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1)内设有多个抽拉框体(3),所述抽拉框体(3)的底板(31)呈网格状;所述收集仓(2)内设有多个收集平台(21),所述收集平台(21)的高度与所述抽拉框体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养殖仓(1)与所述收集仓(2)之间设有多个将所述抽拉框体(3)上表面空间与所述收集平台(21)上表面空间相连通的爬行通道(4),位于所述收集平台(21)上方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用于开启和关闭爬行通道(4)的电动仓门(23)以及至少一个在电动仓门(23)处于开启状态下,可将收集的幼虫沿爬行通道(4)吹入抽拉框体(3)内的鼓风装置(22)。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框体(3)的底板延伸至养殖仓(1)的侧壁,所述养殖仓的侧壁上开设有底边高度与所述抽拉框体底板高度相同的第一槽型开口;所述收集仓(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型开口底边高度及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型开口;所述爬行通道(4)一端与第一槽型开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槽型开口相连接;所述电动仓门(23)设置于第二槽型开口处;所述鼓风装置(22)的出风方向对准所述爬行通道(4)。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装置(22)的数量大于等于2。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1)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槽型开口的底边长度设置为养殖仓宽度的2/3。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框体底板(31)的网格大小为5-8mm。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1)内顶壁安装有照明设备(11)。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1)内顶壁还设有多个喷雾装置(12)。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仓(1)内底壁上方设有抽拉式收集框(5)。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平台(21)上方所对应的收集仓侧壁上设有照明设备、喷雾装置及网状通风口。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6577556B|2019-05-10|一种用于养殖蚯蚓的培养基、立体养殖蚯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49018B|2016-08-17|有机肥料制造系统
CN201557443U|2010-08-25|发酵床式生态环保圈舍
KR101010316B1|2011-01-25|동애등에 유충을 이용한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 장치
CN104193426A|2014-12-10|一种粪便发酵干燥一步完成的方法与设备
CN203633349U|2014-06-11|幼虫转化装置、幼虫室和黑水虻养殖系统
CN103976153A|2014-08-13|利用白星花金龟幼虫处理餐厨废弃物的方法
CN203144304U|2013-08-21|基于田园秸秆废弃物的可移动微生物发酵系统
CN104621053A|2015-05-20|一种光伏设施|蚯蚓养殖方法
CN214339508U|2021-10-08|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
CN103102193A|2013-05-15|基于田园秸秆废弃物的可移动微生物发酵系统
CN1306865C|2007-03-28|清粪方法
CN105647976A|2016-06-08|利用杭白菊废弃物产生沼气的方法
KR100306441B1|2001-12-01|가축분퇴비화용파리알접종및부화자동장치
CN111631193A|2020-09-08|利用黑水虻实现畜禽粪污快速减量及干化处理的自动化设备及应用
CN207911828U|2018-09-28|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
CN207269657U|2018-04-27|一种具有自动分选功能的黑水虻养殖设备
TWM580075U|2019-07-01|Circulating device for treating kitchen waste with black water bottle
CN205567163U|2016-09-14|一种禽类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CN213695366U|2021-07-16|一种利用黑水虻原位降解网床平养畜禽粪污的装置
CN213214967U|2021-05-18|一种模块化农业废弃物发酵腐解养殖箱
CN209824761U|2019-12-24|生态发酵床
CN213202855U|2021-05-14|一种畜禽养殖粪污发热微生物腐熟装置
CN210869466U|2020-06-30|抽屉式黑水虻幼虫立体养殖装置
KR20060030829A|2006-04-11|파리 유충을 이용한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 장치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8|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27919.XU|CN214339508U|2021-01-27|2021-01-27|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CN202120227919.XU| CN214339508U|2021-01-27|2021-01-27|一种可用于污泥处理的黑水虻养殖设备|
[返回顶部]